荒野解說員的使命節錄自一屆荒野解說員研討會的致詞

徐仁修主講    █ 賴榮孝記錄  8805

(一)荒野的定義

野是什麼?」原來我們的定義是,未被人類開發干擾的地方,就是「荒野」,但像這樣的地方,屬於台灣本來大自然的原貌,已經很少了,即使在兩、三千公尺的山野,如丹大林道附近,仍然到處可見開發盜伐的痕跡。那麼,我們所要保護的「荒野」在哪裡呢?所以我們重新定義「荒野」是,當一塊地離開人為干擾那一天,開始往荒野的方向演化時,我們就稱它為演化中的荒野,人為干擾不再出現,那一塊荒野就誕生了。

秀姑巒山與大水窟山的中間,有一塊很有名的鞍部叫秀姑坪,那裡的玉山圓柏橫七豎八,如經慘烈戰事般屍體橫陳,估計那裡的的森林都存活了幾千年,但在數百年前的一場大火,把森林都燒掉了,而從那一刻開始,森林演化又重新來過。原來不可能在森林裡頭出現的玉山杜鵑,開始在這裡發芽生根,但經這些年的演替,我們發現玉山柏慢慢又在這裡出。現大自然不是恆久不變的,它無時無刻都在進行演化。如四、五月的合歡山,我們可以欣賞到杜鵑花海,杜鵑花海的出現,代表那裡曾經歷森林大火。生長在森林邊緣的杜鵑花,總是疏疏落落的,它們心裡一直期待來一場森林大火,這樣杜鵑花的種子才有機會繁衍下去。

林的演替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,像高山上一塊地崩塌了,台灣赤楊先進駐,然後其他先驅樹種也慢慢進來,一百年後永恆樹種也在這裡成長,這些永恆樹種有些可以長到幾十公尺高,這片森林也許經過幾千年後,碰到聖嬰年,天氣很熱,一場大雷雨,森林又燒掉了,所以大自然的循環是不可泯滅的,一片荒野,當人為干擾在那裡時,它是被人所控制的,它沒辦法演替,可是當人離開以後,它就開始演替了。

印尼有一個新生地的例子,1886年火山爆發,在海中冒出一個新的火山島,上面什麼都沒有。過了二十五年之後,第一批科學家登陸上去,在那裡他們找到四十幾種植物。不久鳥也來了,各種生物慢慢多了起來,由沒有任何生物開始慢慢演替,到現在,那個島已形成森林。這個森林可能在下一次火山爆發或森林火災中又會重新演替,所以我們現在定義的荒野是「一塊地從人為干擾停止時,它開始邁向荒野演替」,那就是「荒野」。它可能是沼澤、草原、森林或是一條野溪,以不同的型態,不停地在演替。

們要知道,荒野涵蓋的範圍非常多,這也強調我們的全面性,沒有預設任何主題,我們強調的是棲息地的保護,保護了棲息地,也就保護了在那裡生活的所有野生動植物,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。所以我們並不贊成復育,復育的代價太高了。

(二)荒野保護的重要

們也要去瞭解荒野解說員的重要性,有句話說:「天生萬物以養人,人無一物以報天」,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句話。大家都知道在食物鏈裡的每一生物,對大自然或多或少都有貢獻,最有貢獻的是樹木、花、草,它們用葉片製造很多有機養份,許多昆蟲、動物吃樹的葉片,毛毛蟲吃了葉子,長得肥肥胖胖,而毛毛蟲又是畫眉鳥或寄生蜂…..等許多動物的食物,然後蛇、黃鼠狼、鳳頭蒼鷹又捕捉畫眉鳥,這樣一層層上去,最高層的是猛禽老鷹、猛獸老虎等動物,這些高層動物也有敵人,在美國有一種動物叫「獾」,牠專門上樹吃幼鷹,另外寄生蜂也會寄生在些動物身上,造成牠們的傷害。我們可以設想,如果沒有吃毛毛蟲的動物,則毛毛蟲會把許多樹的葉子吃光,就造成生態上的失衡。所以每一種生物在食物鏈中都有貢獻,都是很重要的。在食物鏈中,唯一沒有貢獻的是人類,人類是食物鏈中每一環節的獵食者,而且沒有節制生育,無止境的貪婪,造成大自然的崩潰,把食物鏈都破壞掉了。如果我們是食物鏈中的一環,應該按照大自然的法則去運行,但事實並非如此,每一個環節的生物,人類都可以抓來吃。食物鏈中每一層的關係都非常明確,只有人不明確,一下子在某一環節出現,就把食物鏈打斷掉,我們會破壞森林,也會傷害昆蟲,會傷害鳥類,也傷害哺乳類,我們到處獵食,但我們一輩子到現在對大自然貢獻了什麼呢?也許有人認為減少生育算一種貢獻,其實那只是減少破壞而已,或許有人認為天葬,把屍體供給鷹鷲吃,是一種貢獻,但我認為若能棄置荒野或埋在樹下貢獻會更大。我們一定要醒悟,一個有智慧的人,絕對要避免死後還要去破壞大自然。

於這個問題,有人曾給我很好的答案,那就是獻身荒野保護工作,加入荒野協會的人,就開始貢獻的第一步,這是思想上很重要的一步,沒有這一步地球就沒有救了。荒野保護協會存在的道理,是為了保護大自然,今天大家聚集起來,就是為了替保護大自然盡一份心力,當你認同協會理念,願意為拯救大自然而參與協會事務,這即是貢獻給大自然最積極的作為。這一步有時候很難而且還有一點很重要,就是我們拯救大自然,並不是為了我們個人,而是為了後代子孫。

覺得我們這一代人有責任,因為我們為了經濟奇蹟,為了個人吃得好一點,睡的好一點,結果把大自然都糟蹋掉。我們應該可以作得更好,我們有機會為後代留下更多屬於大自然的東西。我們是為未來的孩子們,是為將來的人類去保護大自然,所以我們是無私的,這是一種深層的人道主義。

們現在作的是一個非常長久,而且不是為了特定一群人,是為了所有將來的人類做這件事情,我們已超出短視的人道主義,這是一個無私,而且深層的行為。瞭解這個道理,我們就可以很高興,很有使命感,去作我們的工作,這是作為荒野人應有的基本態度。尤其是解說員,不僅自己在行善,還在影響別人,這種功德是很大的,荒野解說員能有這層體認,才知道自己是在作什麼,荒野解說員的重要性,也在這裡呈現出來。我們在作保護動植物時,也拯救了許多生命,不管是高等的,低等的生物,都是我們關懷保護的對象,這就像金剛經裡提到的無我相,無眾生相,因為我們不是為自己,不是為現代的人,是為將來的眾生,同時使得其他所有生物得到保護。

(三)荒野解說員的使命

野保護協會的解說員,就是要去作防止大自然繼續遭受破壞的這件大事,我們出去解說時,一定要像傳教士般,有救人的使命感,要瞭解我們拯救的是看不到的未來的人,拯救的生命是看不到的生命,它們可能是一片草原、一座森林以及生活在裡頭的所有動植物。我們作的不僅是人道主義,而是深層的人道主義,瞭解這層意義,你將會激起使命感,像傳教士、牧師、菩薩一般,苦口婆心去宣揚保護大自然的理念。

為荒野解說員最大的一個條件,就是奉獻、使命感。回饋給你的,將是你在大自然中可以獲得的。像我拍的照片,寫的文章,沒有一樣是我的,一切都是來自大自然。我們不知經過多少輪迴才來到這裡,我們腦中積存著許許多多的本能,平常所用的尚不及十分之一,但當你無私地奉獻給大自然後,許多累世所積存的智慧本能,都會被啟開釋放出來,荒野解說員的熱誠、使命感、無私的投入將會讓你值回人生。

為我們是無私熱誠地投入這件有意義的工作,而我們都是義工,所以我們一再思考及經過理監事共同討論後,決定以後解說員帶隊解說,將不再發給講師費,而車馬費則是實報實銷。我們覺得給太多,協會負擔不起,給太少,怕對大家高尚的情操有所貶抑,協會將用另一種型式來回饋給所有勞苦功高的解說員。每一年我們會籌辦解說員研討會及解說員聯誼活動,讓大家有更多機會認識荒野的好朋友,以及大自然朋友,讓我們一起在大自然中學習與成長。